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85|回复: 2

你信任自己放的保护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6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你信任自己放的保护吗?

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望着细如麻杆的小腿,我有大把的时间思考什么原因导致这次受伤。以爬trad来说,时间不算久,但也有几十条线路的经验,迄今为止毫发无损;攀冰没几次,却搞出了个人历史上最严重的受伤。为什么呢?

我想是态度不同了。刚开始学习trad时,如履薄冰,每个细节我都考虑是否会出问题,我查阅很多事故资料,看看别人犯了什么错误,希望自己能躲过。甚至做了个攀岩事故网站,以便让自己在更新网站的同时,不断提醒危险的存在。而开始学习攀冰时,我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sophomore二年级学生了,虽然仍会去考虑危险的环节,但实话说,已经没有当年那种战战兢兢的感觉了。这种态度的差别,乃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在英文里,sophomoric就有一知半解的意思。一瓶醋不摇半瓶醋摇,老天让我吃了点不大不小的苦头,让我如梦方醒,从这个意思来说,我还得心存感激才是。

刚进大学时,高年级的同乡学长总会来迎接新生,顺便看看有没有ppmm可以泡。春天的脚步近了,新的攀登季节即将开始,又一批新同学加入到trad climber的行列。趁有闲功夫,我这个半瓶醋的sophomore,要回忆一下我在一年级时犯的一些错误,希望对新同学们适应“新生活”有帮助。

我的第一次传统攀是在昆明西山,跟随mh去收留在岩壁上的机械塞。头天mh和小河攀登不顺,下撤时留了几个器材(故事见小河的昆明攀岩记),我们要从岩壁顶上降下去,把东西拣回来。严格来说我们并没有攀爬,不过我学习了如何利用天然的保护点,如何做anchor,如何高效的整理绳子等等。事情进行得还算顺利,我们找回了那只承受了10米冲坠的塞子。但在第一次下降中,我们找错了地方,降到另一块岩壁上去了,这一下用去了3小时。等我们回到山顶的小路时,天已经黑了,回城的车没了。据说西山有抢劫杀人的事情发生,我们的地陪——昆明的攀岩者小虫不放心,找了辆车从城里开到西山来接我俩。

到现在我仍然觉得爬错路线是十分危险的。5.8的路线一不小心就爬成5.12或者不可攀,最要命是没有地方放保护,那就死菜了。下撤的路错了更麻烦。在高山上,这意味着紧急露营和舒适的帐篷、热汤热饭的差别,或者生和死的差别。最近在浙江清凉峰失踪的朋友还没有找到,我想他肯定是下撤时走错路了。


我的第二个老师是小河。在白河一号线,他一边领攀一边讲解,我在旁边跟随,用上升器爬另一条绳子。之后我把他放的保护收下来。又一次,我领攀,他去收我放的保护。下来后,他指出我的问题所在。1.在平台上方的一个机械塞失效了。缝里宽外窄,因为位置选的不好,绳子的带动使塞子walk,往里钻,于是凸轮打开了。2.有一个岩塞我顺着缝放,位置卡的不错,但因为缝的方向斜向左,如果冲坠发生,受力方向改变,岩塞就可能被拔出。放保护要考虑受力方向,一般是垂直向外一点,但和前一个保护的位置也有关系。3.有一个岩塞放的不错,但它所在缝是个石片和主岩壁形成的,冲坠会产生很大的外撑力,可能导致整个石片脱落,可能的情况下保护应该放在主裂缝上。

就这样,我的学徒期结束了,开始领攀。虽然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需要更多的跟攀,但没办法,有经验的trad climber本来就少,还得要时间凑巧,就算合适,对于不熟识的人,人家带不带你玩还是另一回事。只好靠自己了。我就像独自被困到亚马逊丛林里,手持ak47,却两眼一摸黑,生怕一迈步就被蛇咬。那段时间,我在rec.climb,rockclimbing.com等网站上读了很多文章,听从前辈们的经验,了解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做,危险在哪里。

我领攀的第2条路线是“风之坠”。当时我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需要站在地面更多的练习,不过让同伴一怂恿,就上了。这条线路爬过多次,那时还没有打上bolt,都是爬顶绳。线路的中段是平行缝,layback,没敢多停留,利用了一下前人打的岩钉,快速通过了。快到顶时,我决定练习一下。对于这种近似平行的缝,nuts和hex真是麻烦,我试了很长时间,中间还失手掉了一个hex,幸好没砸到人。还学到一点,就是在放保护的时候,要找个舒服的地方,以舒服的姿势站着,脚要放松,因为初学放保护肯定要花很多时间。如果线路上找不到这样的地方,说明这条线对你太难了。

接着转战cool day,从左到右的线路都爬了一遍。在太阳雨右边的那条线上着实心跳了一回。过了线路中间的树后,我用扁带套在一个石头犄角上做了一个保护,再往上的几米都是喇叭口的缝,当时我还没有买机械塞,可选择放保护的地方很有限。我在一块突出岩石和岩壁之间形成的缝里放了一个hex。当时我就觉得卡的不够紧,往上爬过那个hex时,我还用脚踩了几下。等我又爬了2米,突然听见一声响动,那个hex还是因为绳子的带动拔出来了。现在脱落的话,冲坠距离是4米,石头犄角应该没问题,但绝对会撞到树上。下攀吧?这是一个宽缝,涨身一点点蹭上来的,上来容易下去难。只好定下神来,深呼吸,放松,继续上爬。难度虽然不大,但因为是on sight,而且不能失败,爬得异常小心。要说刺激,trad比sport刺激多了。

纪念碑是白河最经典的线路之一。那天天气清朗,我们爬得非常愉快,在线路顶上的平台躺着睡觉,都不想下来了。但真要下来时还碰到麻烦。首先考虑走下来,从平台爬到岩壁顶端,发现需要下攀一个2米多的岩壁才到土坡,权衡了一下,就放弃了。于是从原路下降,在第2段时发现绳子不够长,无法降到地面。找来找去,在老岩场的同伴等得着急了,过来看看有什么问题。在他的指点下,我们从岩壁左侧降到了土坡上,绳子刚刚够。因为线路比较成熟,我们事先并没有打听如何下来,只是想到时再说,总有办法的。现在我观察一条线路都会考虑撤退的办法,到顶怎么下来,中间紧急下撤怎么办。爬上去不算完,安全回家之后,攀登才结束。

成熟的trad线很快爬完了,只好如蝗虫般到处找新线路。新线路意味着未知情况更多,你需要判断,选择线路,能否完成,有没有地方放保护,如何下来等等。有些东西爬的时候才知道,比如松石,新线路没有经过清理,每块石头你都要怀疑,先试试再发力。即使如此,仍有意外发生。我爬trad到现在仅有一次冲坠,是在云蒙峡的“5人同行”,起步是一个underling,一发力就掰下一块砖头大的石块来,还好我已先在上方缝里放了一个岩塞。在我整理事故网站的过程中,我发现松石是很多事故的罪魁祸首。即使成熟的线路也会有松石。老岩场的“肉塞”很久没人爬了,上段堆了很多雨水冲刷下来的石块,和土粘在一块,静静地呆在那,等着哪一天被触动,而下面又刚好有个倒霉蛋,结果你去想像吧!每当我看到岩场上那些不戴头盔晃来晃去的人,我就佩服他们的胆量,他们花上千元买gore-tex的冲锋衣,却不愿花300块买个救命的玩意。

新线路的问题有时你爬完才知道。在愉快的攀登之后,每个人都降到地面,故事结束了吗?不,恶梦开始了,你发现绳子抽不动了。我们4人去爬番字牌的一座石塔,下降时用2根绳子接起来套在顶部的一个石柱上。我最后一个下,考虑到绳子可能卡到缝里,我用小树棍把缝都堵上了,却忽略了绳结还在石柱的基座上,这样抽绳时就被基座的边缘卡住。4人费九牛二虎之力,用上了我新买的grigri和上升器使劲拽,幸好拽动了,不然晚上的美餐就泡汤了。

这种事经常发生。在蜜蜂峡谷的“差一点”,也碰到了抽绳的问题。线路的第2个pitch起步从一个屋檐下绕过,因为绳子在这里打了一个弯,摩擦力大了许多,最后抽绳时只好也绕过屋檐。“小柏树”的顶部是石坡,摩擦力很大,绳子搭在上面就抽不动,我保护跟攀时必须退到悬崖边,这还不算太麻烦。灰灰在这里就倒大霉了,他们到顶后从原路下降,绳子死活抽不动,灰灰在岩壁上一直呆到天黑,还下起了小雨,阴冷阴冷的。最后是bince和小鲁上去把绳子扔下来才算结束。

前面说我爬到现在只冲坠过一次,倒不是爬的有多好,一来我选择线路比较保守,难度远低于我的on sight能力;二来一碰到难关没把握我就aid,抓快挂,踩扁带,这种事我经常干,反正不能掉。说实话,我对自己放的保护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当然有时候你很有把握,比如岩塞下面收口,机械塞缩到50%以下,四轮接触踏实,你知道这种保护比得上一个bolt,但有时心里却不停地打小鼓。在“差一点”,有一段是一个夹角layback,单脚踩点,一侧身子靠墙,我得收缩胳膊拉起来才看得到缝。偏偏有几个合适的机械塞被挤在身后拿不到,只好试岩塞,因为看不见,位置也不好选。折腾了几下,胳膊就酸了。最后塞了一个岩塞进去,使劲登了几下不动,就不管,接着爬了。再停留在那,绝对死菜了,但这个岩塞和岩石的接触面积有多大,能承受多大的冲坠我一点谱没有。

怎样的保护才叫好教科书上提出很多原则,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字字珠玑。比如“要顺着受力方向”这一条,我有体会。在云蒙峡“我爱北京”的第4个pitch,因地形影响,我下攀了几步,再横移做了anchor。在跟攀者上来时,我放的保护不等他取就一个接一个的掉出来。这是因为我放的时候主要考虑承受向下的力,但我收紧跟攀的绳子时,由于我和他之间的角度的关系,绳子把塞子向斜上方外带,很容易就拔出来了,虽然我放的时候使劲拽了几下。这就是为什么爬trad的人多用自制的长扁带,而不是用成形快挂,因为这样有助于绳子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长扁带也软一点,不容易把塞子带起来。


最近一次放的保护失效,是在二道河“锤子和鸡”左边的一条线(现在还没有命名),打线的当天,我trad试攀。过了一棵树,是一个仰角,找不到合适的放保护点,爬也有些困难。我放了一个小机械塞,但心里有些不踏实。此时小河从旁边路线到顶了,放了一根静力绳下来,准备打bolt,我也就放弃攀爬,用上升器到顶。接着他沿途下降打眼,我砸bolt。为了避免摆荡,绳子通过那只小机械塞作了个转向。我俩正叮叮当当干着,突然“嘭”一声,机械塞拔了出来,把我们吓了一跳。我仔细看了一下,原来那个缝是两块稍微突出的石块形成的,石质比较松软,机械塞向外的压力把石块从根部蹦断了。“石头不结实,保护放得再好也没用。”这是我从这次事件从学到的,幸好没有付出什么代价。

学习传统攀说到底就是学习放保护。如果要追求数字,那是sports的范畴。Leading在trad中有着更严肃的意义,除了你的指力,更多的是你头脑,远不是5.xx能概括的。有时我在想,我所放的这些保护,有多少能够真正承受我的冲坠,有多少问题被没有脱落掩盖住了,回头看应该不少吧。当初那种战战兢兢的感觉又回来了。

一年级的新同学更多的会关心如何选购器材,其实应该更关心如何使用才对。Mh以前说过一句话“器材不会使用,还不如没有,因为它带给你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我以左腿上的裂缝向你保证这句话的正确。想当时我脚上穿着grivel的g14,手上握着最新款的tech wing,一样摔得七荤八素。你用的机械塞是bd的,wc的,metolius的,camp的还是rock empire的都无关紧要,真正能够依赖的只有你的头脑,你的判断。

在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到了越南,向丹中尉报道。丹横叼着雪茄,对新兵阿甘说:“Rules No.1, get your feet dry; Rules No2, don’t do stupid things, like get yourself killed!” 这也是我这个半瓶醋的sophomore想对freshmen说的。
发表于 2005-3-27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有用的文章,收藏了,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8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如果知道什么样的防护回有效,然后在操作中小心放置,能承受冲坠的保护点还是绝大
多数的。你爬些不好放保护的aid线路后会对此更有体会。爬技术上简单的传统线路能
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多练习的机会,因为爬的速度基本被放保护的时间限制,而不是在
保护不好的难点下边花半天时间忧郁不绝(对传统攀登这种忧郁也是必修课,这里是
说别把时间都花在这种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5 20:12 , Processed in 0.0460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