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98|回复: 14

有朋自韩国来,闲聊中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3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15-3-23 07:52 编辑

上周,韩国KOLON登山学校的三位讲师、同时是韩国资深攀登者(简称为梁、俊、金)造访白河,有幸陪同并参与两日的攀爬和开线活动,现就这次活动及所议所想闲聊几句。

三位讲师中,仅俊在去年中秋来过白河,梁和金是第一次感受白河。19日傍晚,我与他们三及翻译yingying开车沿琉辛路游览白河峡谷。最远至密怀界碑的观景平台,向他们介绍了沿途已有线路。梁告诉我他的感受,如同是爱吃糖的孩子被带进了巧克力工厂。说白河的岩壁资源更胜于中国的阳朔(yingying补充说因为白河的岩质与韩国相似,空间上北京又比中国南方的攀岩胜地更近,所以好感倍增)。

面对白河峡谷,他们感叹不已,这情形好比去年我在韩国北汉山仁寿峰下一样。梁说他回韩后会向韩国攀登界推荐白河,或许会有时间上更自由的攀登者来深度旅行攀爬。继而问询了来白河攀登或是开发线路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走什么程序,会不会受到限制?

我回答白河应该是开放的,欢迎有经验的人士来共同开发。但需要跟白河基金进行沟通获得允许(其实目前白河基金也没有不允许的硬性办法),或许在过程中会受到村民的阻挠。(我仅代表自己,出于我对白河基金已有规则和白河现实情况的了解而作答)

在参观完老岩场东岸、70年代、CoolDay、五道岭岩场后,三位讲师提出一个现象:认为白河线路的钉距相较韩国太密,尤其是Slab线路。在他们看来,Bolt出现在控制坠落风险的地方,足够的间距能保留攀爬的刺激性,亦能提高攀爬者的心理承受力与风险应对能力。再者,钉少还可以补,而密了,即使拆除也会是个伤疤。

的确,有了去年韩国之行的比较后,我认同他们所说的这个现象。但钉疏钉密,孰是孰非不好一概而论。我试图理解产生差别的缘由、背景,不去评判谁优谁拙。韩国大多数攀岩线路都是多段线路(资源的有限,使他们养成把每一寸岩壁用到极致的习惯?),又尤以Slab线路最为典型。金说从他们的前辈开始,早就习惯了简单的Slab地形上十米甚至二三十米才出现一颗钉的线路。难怪去年带我们攀登仁寿峰的Lee Gi Bum讲师能穿徒步鞋全程领攀。

个人感知韩国攀岩爱好者从接触之日起,学习相对系统全面。在韩国攀岩教学里,把Bolt、机械塞,岩石塞,树木、能套扁带的洞/凸起的石头通通都叫做安全铆点,初学者需要练习并掌握这些架设安全铆点的技能;单段攀爬的训练后很快会过渡到多段攀登的练习。而国内的爱好者更多受前人的影响,同时依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安全性更高的运动攀(本帖只论现象,不评判其他,完全尊重个人选择),较少涉足传统、混合的多段大岩壁攀登。加之国内既有线路的现状,单段线路远远多于多段线路,拿白河举例,多段线路占总线路不足百分之七、八,这种状态和氛围的差异,亦会影响到爱好者对攀登方式的选择。

他们或多或少了解了白河攀岩既有的一些规则和风格后,提议希望能留下一两条纯韩式风格的线路。在知会现任白河基金管理人河老师后,韩国讲师与几位中国岩友选择在小华山(老岩场停车场北200米左手峡谷)合力开发出两条多段线路(路书制作中,随后会公布)。在我看来,通过线路本身来交流是最有效最直观的。

此事与部分岩友在Q群中有简单交流,写出来,并把自己和他人的疑问及关注点搁在盗版岩与酒,是为抛砖引玉,请大家热议。

问题:
1.对待外籍人士来白河开线,你觉得好的方面是什么?有无担心的方面?
2.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流程?
3.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4.小钉距虽增大攀爬安全性,是否会使攀爬者对Bolt产生更多的依赖感,而线路成为“保姆”线路?
5.是否有必要讨论整理出一则(白河)攀登共识,如有必要,你认为哪些应该被纳入?

左起:金、俊、梁、草

左起:金、俊、梁、草
发表于 2015-3-23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感谢草叔,奶娃月子中辛勤码字!
那天在草叔的西区磕客群中,大家讨论很热烈,既觉得有高水平的人来开不同风格的线是好事,但大家又有着诸多担心。于是,请草叔详细写写这次活动的过程和他自己的感受,主要想讨论2个大问题:
1、外来者来本地开线
2、钉距的远近

外来者开线,这也不仅仅是白河会出现,其优点、缺点、流程操作可借鉴的经验、需要重视的问题,及好的坏的案例,欢迎大家来说说

钉距的远近,适合与否有没有判断的方法,是不是会对攀登者生成依赖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我个人的看法是,欢迎合作开线,希望外来开线者尊重本地既有规则。开线时最好能与白河基金沟通。
2.钉距,我个人觉得还是看路线的需要和安全的原则,符合大部分地区的攀爬习惯,结组中某些非常简单的路段可以较远类似Beginner。但单段线路不推荐超过5,6米的钉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一、对于外来开线者(当然我指的是有经验的),应该持开放的态度。不同攀登者对攀登的理解,对岩石的领悟是不同的,这样会开发出不同感觉的路线。昆明现在有Peter博士为主和一些外国攀岩者也在开线,刚开始确实有一些理念冲突(其实还是一些地主意识在作祟),但随着线路数量的增加,一些我看来小的的瑕疵也就不掩玉了。
二、钉距的远近首先应该满足安全的需要,其次和岩石构造有关系,第三和开线者的攀爬能力攀登阅历有关系。开这些年的线,有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是岩石决定了钉的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外来者开线能保证和白河攀岩基金沟通就好,禁不得也禁不了!钉的远近太主观了,不好定论;但有一点确是要必须考虑的,你开的线不是你自己爬完就完事,所以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尤其此区域攀岩者的水平和习惯,整体攀岩的大环境;越简单的线路这个问题越尖锐,我还是坚持不能远。国内爱好者受过系统培训的很少,我们、还有当地政府对事故的承受力太低了。难度上12根据需要来就可以了,挂片永远不能成为线路难度的一部分。前两年美国一个岩场,一个岩者就是没有到8米高的第一个钉,而坠落死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纪念碑slab上的几个挂片就不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1,有一些二货跑到别人国家开了一条早就被完成的线,这事你知道吧?不要犯这种错误就行了。
4,既然是运动攀,原则就要安全,安全度就是你能承受的舆论压力。
3,如果讨论线路存在的必要-资源缺乏地区的人当然看什么都好-但是至少要考虑一下技术性和艺术性,如果觉得勉强就最好不要费那个劲了,为初学者考虑之类的都是事后借口,凭什么初学者就该爬质量差的线?
不开线很多年,有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是人心决定了线的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4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 1.对待外籍人士来白河开线,你觉得好的方面是什么?有无担心的方面?

好的方面?减轻近亲繁殖,增加基因多样性和群体健壮性。友谊之类略。没什么针对来访开线者的担心。

> 2.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流程?

我们不是管理者。我们是群体成员。

> 3.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没针对来访开线者的。有些针对所有人的

> 4.小钉距虽增大攀爬安全性,是否会使攀爬者对Bolt产生更多的依赖感,而线路成为“保姆”线路?

增加挂片距离会对接近极限的人心里有影响。减少距离对他们会打折。

> 5.是否有必要讨论整理出一则(白河)攀登共识,如有必要,你认为哪些应该被纳入?

别凿点,别在裂缝线打挂片,长线保护站尽量利用自然地形设置。这不是针对来访开线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4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bince 于 2015-3-24 02:20 编辑

先赞一下2叔和甘叔的联句:是人心决定了线的位置;是岩石决定了钉的位置!
内涵太丰富了,用作基金口号吧!

我觉得对于任何(无论外籍、外地、本地)开线者应该保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这绝对是促进交流,提升可玩性的好事。甚至应该为有这样意愿的climber提供资讯、交通、器材上的支持。

至于“人心”的问题,尽管基金会不可能有什么实际意义上的约束力,但还是应该在一些基础层面上制定一些(撕逼)原则作为在本地区开线的依据。

比如:
0,不要在有可能被当地人,景区干扰或被干扰的地方开线。
1,对使用器材种类材质的限制,Bolt毕竟是永久保留物,而且直接关系到安全。
2,锚点种类的统一。
3,裂缝的定义、和保护方式。裂缝在白河地区可是大大的稀缺资源。
4,拒绝人工点。
5,新路线与已有路线的间隔距离。
6,不要在明显可以开出50米路线的岩石上开一条只有10米的路线。
7, 对已有路线的修改。

暂时只想到这些,欢迎补充。

至于钉的位置,距离等等细节,应该全权交给线路开发者决定。(这部分请参考:是岩石决定了钉的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4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先说说我的两件事
前年在柳州和箩筐开线,无意间看到旁边一条5.9线路的3进4的距离有些远,箩筐说线路简单没事,在我的坚持下补了一个挂片,第二天,来了一波人攀岩能力不强,恰巧就在那个挂片冲坠了,如果没有补的话,基本就到地面了。冲坠这事,除了有意识的专门训练,没有哪次冲坠是故意或者能控制的,挂片的作用首先是线安全的保证,同意二叔的观点,挂片距离不能成为线路难度的因素,要不咱们就打个顶好了。
也是前年在青岛和竹竿大爷爬结组,分段下降到中间一个平台的时候,要先把绳子抽下来(刚好60米),在探出身子或者趴着去把绳子穿过在下方的保护站,我和其他人一起用扁带加长用身体给大爷做保护,他再去穿绳子,然后每个人下降都要小心挂好保护再把身体挪出去转移重心到保护站上,大爷告诉我韩国人开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为毛不把保护站打在平台内侧可以能舒心安全的操作,还有附近一些7-8米甚至10米一个挂片对的莫名线路,我告诉大爷我不会再爬这样的线路,无关难度和能力。你们的世界我不懂!!
也走过不少地方爬了不少线,其实在这个星球上基本的开线共识都是相近的,挂片的距离不会是改变线路的一部分,或远或近。岩壁线路和安全决定,能伤人的线就不该存在。
至于外来开线,哪里是内哪里是外?你住的地方你就是主人了?岩壁你家的?还是你就有两倍发言权?就我而言我非常非常欢迎有能力的哥们在我生活和我混的地方开线,一是不同的线路风格,每一个成熟开线者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个在去年乐山龙岩开线就非常明显,因此乐山是很多人的大爱。二是存在感,这个甚至是招呼朋友的一种方式,这些外来开辟的线路会提醒你不是孤独的攀登者,你存在于一个攀登的群体里,没有朋友没有兄弟的攀登是件多无聊无趣的事情。
当然你不能指望没有攀登能力和经验的人能开出什么好的线路,比如早些年台湾的钟钟在阳朔干的事。
至于管理,简单回答:扯。线路好坏自有定论,可是我管不着,或者你们谁能管?
其他的大家都说的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4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看楼上大咖们都从开线角度聊,学习。小白用户就从自己爬线的感受说说吧。

去过的地方不多,但从钉的距离而言,白河肯定算是短的。春节在蓝山爬,第一颗钉一般都很高,中间的钉也都相对比较稀疏。爬惯了白河,刚一上他们的线,确实有想尿的感觉。回想甲米的钉,似乎也比较远。

我觉得白河的钉很好啊,很适合中国的国情,我们还在初级阶段吗,菜鸟很多,“保姆线”,让大家先体会攀岩的乐趣,避免危险。等有能力出去爬了,再逐步升级,挺好。

我记得谁说过他们那里很流行挂绳器,第一把锁挂上比较安全。甲米、蓝山第一颗钉一般都比较高,白河的一般都比较低。而第一颗钉的高度决定了第二颗钉的高度,第二颗钉决定了第三颗钉。我个人倒是挺支持把第一颗钉搞高一点:你搞不定第一颗,就知难而退,别搞这个线路了。

对于攀岩这个事情,我觉得中国处于初级阶段;韩国日本处于中级阶段;欧美属于发达国家?日本韩国因为地缘和民族性的问题,决定了他们的攀爬风气,例如日本把喜马拉雅围攻发展到了极致。对韩国了解不多,只是听登协的老于说当年韩国登珠峰的时候因为现代汽车赞助,所以登山团队是驱车从北京直奔珠峰,而不是飞过去,很好玩。(当然,他们也会偶尔有yuji这样的人,林子大了鸟的种类自然多了,符合科学规律)

听说,美国爬传统的人很多,而运动线路较少;在欧洲,攀岩发展的早,反而运动线路多。不知道这算不算攀岩发展的一个大趋势?越来越回归自然了。


简单说树杈的两个问题的话:
1,中国的线很多是外国人开的,甚至有可能多半是外国人开的?
2,钉距随开线者喜好吧?反正开不好会被骂的


这是thecrag上面对蓝山岩区的介绍:

Although sport climbing is well entrenched as the most popular form of Blueys climbing, mixed-climbing on gear and bolts has generally been the rule over the long term. Please try to use available natural gear where possible, and do not bolt cracks or potential trad climbs.

尽管运动攀登无疑是蓝山最流行的攀登方式,但依赖器械和膨胀螺栓的混合攀登长久以来一直是普遍原则。如果可能,尽量使用器械攀登,避免在裂缝或者潜在成为传统线路的岩石上打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7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回复 9# bince

怎么觉得是“岩石决定了线路的位置,人心决定了钉的位置”。
比较关心开线者的经验和思想意识,国籍省份无所谓吧。
新来的开线者与老的本地开线者的沟通互动很有必要。
持开放心态,支持不同开线风格。
前提是尊重自然尊重岩壁。
一个字,“靠谱”。欢迎靠谱的开线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二叔名句“是岩石决定了钉的位置”,理解为岩石已经根据它自身的形态决定了最佳钉位,只是看开线人是否判断准确。此句突出自然的魅力,而弱化人力的改变。
甘叔名句“是人心决定了线的位置”,理解为线路要不要开,为何开,怎么开,开成什么样都是开线者根据自身的想法,欲望,见识,能力及态度决定的。
河主席把这个联句改成“岩石决定了线路的位置,人心决定了钉的位置”,感觉跟我们的实操很吻合。越来越多地认同是岩石形态决定线路位置、走向及难度,而钉的位置确实会因人的判断有别,合理钉位增大安全保障性,不合理的钉位亦会改变难度,制造新的风险。
不知以上理解是否妥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8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14# 原上草
操叔七巧玲珑心,解读深得我心。
自然为大,顺其自然,世间万物,皆是缘法。come on baby here we g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0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我只针对我们杭州的岩壁开线谈谈我的看法:
1、外籍人士前来开线简直太欢迎了,活雷锋啊,开线的过程中还能有更多的交流,我想很多理念应该都是交流中逐渐趋于相同的。
2.管理流程一定要简单化,建议开线者在开线之前先规划下BOLT的数量和位置,基金拨付挂片也好有个根据。

4.小钉距虽增大攀爬安全性,是否会使攀爬者对Bolt产生更多的依赖感,而线路成为“保姆”线路?
这点我完全同意二叔的意见“岩石决定钉的位置”但是要做到这点的确需要非常多的攀爬经验,那么对于一些初学开线的我们也应该欢迎,钉距是否可以有一个大概的共识,在杭州我们基本上按照第一个挂片离地2.5米~3米之间,,第二和第三挂片基本距离为1.5米左右,以后每挂片距离在2米左右,当然前提都是以岩石情况为基础的,这样基本上保证了在每个挂片冲坠都不会直接到底,当然这个间距是否合理大家可以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5 17:33 , Processed in 0.0551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