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78|回复: 4

总结一下我的拔塞经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0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hink Simulation
一晃又年底了,上个月和朋友在白河喝酒,聊起来说应该把之前的攀登写出来,让更多人的学习借鉴。我到没有想到这么多,但是确实给我提了一个醒,是关于自己的,就是应该经常性的做一些总结,因为岁数越大记性越不靠谱,我们嘴上总说不要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但实际的情况是经常会忘记之前犯的错误,所以历史总在重演。因此阶段性的总结其实非常必要,今天就先写一点儿自己几次的拔塞的经历。

1、2017年华山
C3,最小号,浅缝,有点儿开口,当时手头的唯一选择,没敢做弹跳测试,体重加上去没问题,站起来以后,受力方向有所变化,突然拔出了1/3。有惊无险。

2、2017年底, 白河
卡尔施泰因线路,P1上部,细缝,C3,几号忘了,记不清楚是否弹跳测试,总之是AID,体重加上去没事儿,站起来准备做下一步动作,突然拔出,冲坠10米,未受伤。

3、2018年中,白河
线路风月宝鉴,P2,AID过程中经过一块底部悬空和右侧有缝的石头,判断失误,放了一个.75到底部,准备做弹跳测试,但是体重刚加上去就把石头给撬下来了,由于人在正下方,大约脑袋大的石头砸中头盔左顶,然后下落,左脸擦伤硬币大小的一块儿,未冲坠。接着使用右侧的缝AID通过。
总结:应该尽量避免杠杆作用。

4、2019年秋,四川
不知名线路,离地大约100米位置,TOTEM几号忘了,当时放塞的缝逆光,没有仔细观察,手拽了一下没问题就以为好了,未做弹跳测试,站上去直接冲坠5米,未受伤。
原因分析:TOTEM是朋友新送的,和自己熟悉的C4还是有差别,逆光状态下应该想办法观察清楚。对于不熟悉的器材应该谨慎一点儿,加弹跳测试。

5、2019年秋,Valley
Salathe Wall, P5, pin scar, AID过程中,C3几号忘了,由于之前就吃过C3的亏,其实是比较谨慎的,这次的C3还是比较浅,但是由于缝的开口处恰好有一个突起,觉得可以挡住凸轮外移,因此信任了它。但是不太敢做弹跳测试,体重加了一下没问题,站上去准备继续,突然发现自己的橘绳和主绳之间有点儿绕,因此弯腰整理了一下,再站起来的时候突然崩出,紧接着后边一个C3也崩出,冲坠9米。肘、膝蹭伤,右后腰右肩撞伤,后来发现右肩活动受限。右手不知道为什么下落过程中绕了一下绳子,三指烧伤。
分析:这是自己在Valley的第一条线,对于pin scar不熟悉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更为谨慎的办法,严格按照流程弹跳测试通过后再继续。另外,不要抓绳不要抓绳不要抓绳,烧手太TM疼了。

最后总结:
1、不熟悉的器材,不熟悉的环境应该更为谨慎,调整心态的平静,按照流程做弹跳测试。

2、C3因为其足够窄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目前仍不可替代。但是由于三凸轮的结构稳定性较四凸轮还是差一些,放置的时候个人体验一定要有深度才够稳定。当然如果条件所限缝就是很浅,这个时候呢,我觉得可能我应该减一减肥,毕竟Salathe Wall的P5我冲坠后搭档再上依然是放C3通过的,他比我轻了快20斤。当然当然,尽量避免塞子受力方向变化也是要注意的。

现在想想如果四川的冲坠后我认真总结一下,没准就能避免Valley的这一次受伤。。。
发表于 2019-12-3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如果只是看楼主的文章,有可能会造成以下误解:

1. 小塞子好容易拔出来呀

2. 小塞子AID都需要弹跳测试

实际上这两个结论都是有偏差的:

1. 如果小塞子放置得当,是很结实的;
2. 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弹跳测试,只有在不可靠的保护点上才需要弹跳测试。

不可否认,小塞子的容错性要比大塞子低很多,或者准确的说越细的缝容错性越差。但是很多情况下,装备的不熟悉才是导致保护点不可靠的主要原因。以hook为例,一般的建议是最好在地面上找地方放100次之后,再真正的上岩壁,而回到小塞子/Nuts,这个定律同样适用。以我对Metolius master cam的学习过程来说,对他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什么时候可靠,什么时候不可靠,都是差不多里程数达到之后才摸索到的。比如在平整的砂岩上,他一般是可靠的;而在Yosemite的花岗岩上,我放置之后会手拉测试一下,这个力只要5公斤以内即可。如果有问题,他会被拔出来,或者移动一下卡好位置。如果卡住并且形态还好,那么一般情况下,体重上去肯定不会有问题。换了其他装备,我会找个合适的地点重新重复一下上述的学习过程。

另外一个可能是:aid放小塞子/Nut的时候,放得越高,效率越高,但这带来的问题是有可能看不清塞子的形态,从而导致了失效。我没跟楼主爬过,不确实这个问题是否存在。但在和楼主的搭档爬的时候注意到了类似的现象,有时候甚至是胳膊打直了去放一个保护点。这时候我宁可多放一个,上去伺候再回清。

弹跳测试是一个很反直觉的东西:当你觉得塞子弹跳测试不会掉的时候,你不需要弹跳测试;当你觉得这塞子勉强塞住能踩但不能冲坠的时候,往往反而需要弹跳测试。从我个人的经验看,我的弹跳测试往往发生在很小的Nuts上面,而cam则很少做,也没有在cam 上冲过。(例外:在Washington column的一个pin scar放了master cam 3#还是4#之后,一拉就出来,所以放好了之后,好好的跳了跳)

========================================================

也分享一下我唯一一次AID冲坠经历:Zion风化严重的砂岩上面放了一个小Nut,人站起来的时候FF改变了Nut的受力方向,然后眼瞅着小Nut滑了出来。回顾下来是综合原因导致的:
1,时间紧,心态变化导致降低了对保护点的要求:当时在爬一个Grade 4还是Grade 5的线路,日头已经有点西斜,心里着急了
2,连续比较难的一段,前一个是不能经受冲坠的小Nut,所以这个就没做弹跳测试
3,只要这一步站起来,就是很好的点了。而且以后就一路坦途了。
4,如果站起来的时候注意腰部动作,还是有机会冲过去的

当然,结果是墨菲定律完美呈现。

倒时差中,有可能前言不搭后语,凑合看看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我的第一次扒塞经历应该是2000年无人指导尝试传统先锋,力竭冲坠,石灰岩裂缝局部组织被机械塞凸轮外涨力破坏,导致机械塞失效,掉挺远的。这也是我最后一次扒塞经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2008年10月14号,波登附近的埃的拉多(Edlado canyon)峡谷公园。拔出并损坏Linkcam一枚。@w2




原贴:这次在美国晃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woodhead 发表于 2019-12-31 21:07
如果只是看楼主的文章,有可能会造成以下误解:

1. 小塞子好容易拔出来呀

感谢Woodhead,你这一段话我看了好多遍。

其实去年写完这个总结的时候我已经有了一些思考。确实我的几次小塞子拔出的经历现在看更多是放置的本身就不够好,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总结。

关于弹跳测试我现在也意识到自己很多时候更多是被恐惧打败,而不是理性面对,比如在Valley的那次受伤后边的几天AID的过程中,碰到小塞子和小Nuts,放完了先不是理性判断,而是直接先蹦两下,现在想想都有些可笑。

还有最近的一次在天门山AID的一条C2,起步五米左右就是个难点,不规则浅缝能放个.4,但是一拉就出来了。后来放了一个nuts,边沿几乎就露在外边,在这之前是一个.2,放的还可以,但是石头质量不是最好,我并不能承受在这个.2上冲坠的风险,很可能到地。因此我放完上边的nuts后蹦了足有10几下,感觉纯粹是在缓解心理的紧张。也是不理性的表现。

我现在意识到很多时候在条件不好的缝上弹跳测试本事就是要避免的,比如Valley里崩出的那个C3,这基本上是当时身上装备唯一的选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加上体重没事儿以后注意动作幅度,尽量不改变受力方向的情况下通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5 16:34 , Processed in 0.0520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